首页

名师谈作文:四大尝试指导学生作文

高一作文 |

时间:

2020-01-03

|

推荐访问

【www.hmyp365.com--高一作文】

我们在作文教学中进行了一些尝试,取得了显著效果,希望和海内外的同行交流。

我们的主要做法是:

一、给学生创造发表园地,激发学生习作兴趣

在教学中,我们采用了发表法,即让学生的习作在课堂或墙报上得以“发表”,并经常组织学生参加各类作文竞赛,对于学生的优秀习作推荐给报刊发表。每次习作之后,我们都朗读优秀习作和片断,让学生产生一定的成功感,以激发学生写作文的兴趣,让每个学生都能积极主动地练笔,变“要我写”为“我要写”。

二、加强语言训练,让学生自己感受并积累美的语言

学生并不是有了一定的习作欲望就能把文章写好,而实际情况往往是这样:学生胸中有话,胸中有情,却不能用恰当的语言准确表达出来,词是句子的组成单位,句意表达是否正确生动、恰如其分,依赖于词语是否准确。因此,在语文课教学中,我们进行了切实到位的词语训练,使词语的色彩、形象、分寸感一同沉淀于学生脑海中,形成对该词语的强烈感受,这样,当遇到这种情况时,相应的词语便会在脑中凸现,准确表达的词语就会脱口而出。同时,我们还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进行语感训练。最大限度地发挥其主观能动性,逐步积累语言,提高习作水平。

三、引导学生观察、联想,积累习作素材

学生有了强烈的作文欲望,并有了一定的语言基础,还要适时引导学生积累习作素材。

习作的素材来源于生活,要引导学生细致观察生活的点点滴滴,习作时才有话可说,并且要善于联想:即从眼前看到的事物、出现的景象,想象到曾经见到的、听到的、感受到的另一个事物,取其彼此相似点或相同点,由此及彼,生发开去,进行想象思维的培养。比如,看到园丁在修枝剪叶,就联想到教师的教书育人;由蜜蜂采蜜联想到农民的辛勤劳动……细心观察,善于联想,就会有取之不尽的习作素材。

四、引导学生正确选材

在作文前,首先要选择好素材,素材的优劣直接影响习作的优劣。在教学中,引导学生选素材时要让他们的思路、角度以及范围广泛些,要尽可能地多举出些与该主题相关的材料,然后从中选出一件或两件最能表现中心的新颖、独特的材料来。对于那些好却不能为中心服务的材料要忍痛割爱,做到有取有舍,详略得当,这样才能更好地表达出文章的中心。

在习作教学中,我们采取步步引导、层层深入的方法,不仅提高了学生的习作水平,而且培养了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思维品质。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05年09月28日 第六版)

延伸阅读
1、教育不仅仅是捧上一张张高一级学校的录取通知书,而是捧出一个个有鲜明个性的活生生的人;教育不仅仅是追求百分之多少的升学率,而是追求每个学生的生动、活泼、主动的作文基础知识
2020-05-11
第1篇文明礼仪伴我成长作文1000字文明是一朵花,一朵永久芳香的花。我们用真诚去浇灌,用热情来哺育,让文明之花尽情绽放在你我的心中。礼仪是一首诗,一首淡雅清新的话题作文
2020-02-22
我们中国自古就被称为“礼仪之邦”,可见礼仪在中国的重要性。所以作为龙的传人,我们更要学习礼仪,将这一中国的传统美德发扬下去。古人云:“礼义廉耻,国之四维;四维不话题作文
2020-02-22
中国素有“礼仪之邦”的美称,所以,文明礼仪成了我国人民最基本的品质。那么怎样才能算是文明呢?文明就是不讲脏话,不乱扔垃圾,见到师长主动问好。在公交车上见到老人要话题作文
2020-02-22
人多车多,礼让更多;车顺路畅,人心顺畅。路好,车好,文明最好;快行,慢行,安全才行。车让人,让出文明;人让车,让出安全。车让车,让出秩序;人让人,让出和谐。上下话题作文
2020-02-22
我们中国是传统的礼仪之邦。生在礼仪之邦,做一个彬彬有礼之人,是我们的准则。下面我们来看看有关文明美德伴我成长作文,欢迎阅读借鉴。【篇一:文明美德伴我成长】听到这话题作文
2020-02-22
文明无处不在,有时它是不随手乱丢垃圾,有时它是一句“谢谢”,有时它是少说一句粗话,有时它是拾金不昧,有时它是……然而我今天要说的中华民族最悠久的文明礼仪---礼话题作文
2020-02-21
走进奶奶家的小院分不清,哪是奶奶好看的笑脸,哪是篱笆上竞相开放的花。下面为大家分享了奶奶家的小院作文,一起来看看吧!奶奶家的小院作文1我喜欢美丽的大海,也喜欢秋话题作文
2020-02-21
父母从小告诉我们,要好好孝敬老人,要孝敬自己的爷爷奶奶。本文为孝敬奶奶的作文,希望对大家有帮助!篇1:孝敬奶奶的作文今天,是九月初九——重阳节,这一天,小红一家话题作文
2020-02-21
导语:奶奶就是这么个节俭,朴素,勤劳的人,她心里只求儿孙们能够幸福安康,自己就能满足。以下是小编为大家分享的奶奶真让我感动作文,欢迎借鉴!奶奶真让我感动作文1奶话题作文
2020-02-21
  • 推荐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