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变脸》观后感作文

观后感 |

时间:

2018-02-24

|

【www.hmyp365.com--观后感】

1

《变脸》影评

剧中的故事主要发生在我国上世纪民国年间的四川川江沿岸一带。故事的发生很具离奇色彩,艺人水上漂身怀“变脸”绝技,只身驾舟,浪迹江湖。观音会上,结识“活观音”男旦梁素兰,又从人贩子手中买下狗娃,爷孙俩相依为命,其乐融融。后来,水上漂发现狗娃是个假小子,大失所望,又不忍心赶走,便将她改作小帮工,暂时留在身边。狗娃生性好奇,偷看“老板”变脸秘密,酿成大祸,不得已跳船逃走。川江某城,梁素兰主演《舍身岩》,玩友师长率部捧场,戏园内外人声鼎沸,十分热闹。人贩子从人群中“请”走高家孙少爷天赐,又抓回狗娃严加看守。狗娃却身背天赐逃出虎口,暗中送给水上漂认作孙儿,不料却引来了杀身之祸。

。“变脸”在剧中有多层含义,既有传统绝技的承传,还有更深刻的文化含概和思想寓意。水上飘亮出绝活变脸和对待狗娃也几番变脸,表现出封建文化对人性,对艺术的毁灭,呼唤新文化,新概念。这是善良的“变脸”。警察局长代人贩头子也是“变脸”,吃了原告吃被告,反映了旧社会的腐败。这是卑鄙的“变脸”。师长虽属票友,却把艺人当玩物,见死不救,不仁不义。受到各种舆论压力,他才把脸变回来,平反冤案。各种形式,正常或不正常的“变脸”,别开生面,耐人回味,发人深思,历史和现实意义都非常深刻。唱腔让人非常过瘾。帮腔感人。这是一出思想意义深刻,又富有艺术感染力的剧目。

第一次看《变脸》使人觉得这部戏剧还是没能突破传统剧情的框框,中国向来就不缺乏这样悲悲切切的故事。但仔细想想,就可以发现这部戏剧破除重男轻女的封建传统思想,着重表现了狗娃这个流浪女孩的人生的大起大落,塑造了“巾帼不让须眉”的狗娃形象,同时也刻画了心地善良而命运多舛的老艺人水上漂的形象,反映了民间艺人的苦难命运,以及官场腐败、军阀横行、匪盗为患、民不聊生的社会状况,从一个侧面展现了旧时代的生活图景,以及当时社会底层人民的生存状态。表达了就是主人公对事物的热忱,和做人的原则和独立,再有就是那股行走江湖的义气正直。最后收尾,变脸王和狗娃一身红黑相间的苗族短打扮,显得尤为精神,泛着一叶小舟,驶向美好。

我认为,“变脸”在剧中有两层含义,既有四川传统绝技的承传问题,又有深刻的分封建世俗文化的内涵。《变脸》在舞台上,突破了传统镜框式舞台模式,使台上台下融为一体,深化情感沟通,使观众更加轻易自然地融入故事的环境中去,加强了悲剧的震撼性,可以说这是一出思想意义深刻,又富有艺术感染力的戏剧。

《变脸》这部戏剧共分六个环节,其中的第二部分是整个故事前期发展的一个小高潮。这场戏描写了水上漂发现狗娃是女孩,要将她抛弃而最终又将她收留的一段段坎坷波折。

在人物塑造上,这场戏更加注重细节的刻画,如狗娃给老人斟酒添菜,给老人唱儿歌,为老人捶背挠痒,独自对月抒情吟唱,水上漂怡然自得地饮酒抒情,手舞足蹈地陪孙子唱儿歌,与孩子同做摇船游戏,怕孩子累坏了让他歇息,斥责狗娃小小年纪就充当假货,果断地救起落水的狗娃,等等,以丰富的细节生动地展现人物形象。

剧中的戏曲语言,是魏明伦在口语基础上提炼加工的,并充分地吸收了四川方言的一些特色成分,特别是完完全全,原汁原味的川剧语言,清新质朴,通俗浅显,简洁明了而富有情味,洋溢着浓郁的巴蜀生活气息,在舞台上更加体现出川剧语言的特色与魅力。魏明伦针对每个人物的性格来安排体现鲜明特色的人物对白,使每个人物都变得鲜活起来,使人感觉这其中没有雕琢的痕迹,自然、流畅、贴切、生动;人物的唱词,抒发情感,真切动人,琅琅上口,声情并茂,体现了作者的语言功力和对戏曲艺术的熟稔。

这部戏剧还十分注重心理的刻画,展示人物的精神状态和感情冲突,从心灵深处显现人物性格。剧中塑造了狗娃和水上漂这两个鲜明的人物形象,剧中花了很大的手笔来描写二人,时间之长,心理描写之细腻都是以前的戏剧所无法比拟的。通过这些心理的描写,狗娃的勤劳能干、乖巧可爱、机灵懂事、知恩图报,水上漂的心地善良、直率豪爽、重男轻女而又有情有义的性格特点,都跃然纸上。让人我们看到旧社会中并非一味都是残酷的尔虞我诈和世态炎凉,还有亲情。

中国艺术研究院副院长薛若琳曾经在谈起这部戏剧是说:“有两类戏,一类教人一看就懂,一类是给人审美愉悦,思之久久难忘。川剧《变脸》属于后一类。”的确,剧中水上漂亮出绝活变脸和对待狗娃也几番变脸。从侧面反映了中国封建文化对人性,对传统艺术的毁灭,呼唤新文化、新概念。这就是善良的“变脸”。警察局长对待人贩头子也是“变脸”,对平民老百姓的压迫和剥削,恰恰反映了当时社会的黑暗和腐败。这是卑鄙的“变脸”。师长虽属票友,却把艺人当玩物,见死不救,不仁不义。受到各种舆论压力,他才把脸变回来,平反冤案。各种形式,正常或不正常的“变脸”,别开生面,耐人回味,发人深思,历史和现实意义都非常深刻。剧中的演员唱腔个个铿锵有力,显示出艺术家们的扎实功底。

在舞台设计上,这部戏剧根本更加注重观众在剧中的特殊作用,类似T型的舞台,更有助于观众与演员的深层次接触,仿佛故事就发生在观众的身边;此外舞台灯光在整个戏剧中起到了令人满意的效果,整场戏剧的音效几乎达到了完美,极大地渲染了或喜或悲,或乐或伤的氛围,使整部戏剧从内涵到外在表现形式都达到了统一。

总之,在魏明伦先生的别出心裁之下,一部现代艺术手法和传统戏曲文化成功结合,充分体现巴蜀人文风情和传统特色的川剧《变脸》,生动地呈现在广大观众的面前,无论对中国戏剧的发展,还是对四川风俗民情的传扬,都有着巨大的积极意义。

2

“变脸”这个听起来极富速度感和画面感的字眼,与新闻联系到一起,便构成了一条闪光的故事链,多彩而不失个性。

我几乎是一口气读完了《变脸》,然后又浏览了很多关于它的评论,我一方面讶异于两位作者的大智慧,他们不仅给了,这些年轻记者一个机会,也给了年轻的中国年新闻一个机会,这些不曾上报也不会上报的幕后故事,似乎与新闻理论新闻学没有太大的关系,但是在我看来,它们的意义胜于一板一眼的课堂教育,另一方面我敬佩那些叫“奋斗”的年轻记者们,那些真实的好像在眼前发生的一件又一件的新闻故事,记录着他们的成长和进步也感染着我,让我本不坚定的脚步走得更加平稳。

中国是个容易被误解的国度,而作为中国的媒体工作者,必然会以同样的方式遭到误解甚至排挤,这本书从侧面让西方主要是美国媒体和中国的问题专家,认识中国新闻界的年轻一代,中国有很多的记者也是在以很专业的方式从事着新闻工作。

恩格斯说过:新闻记者的最大荣幸就在于目睹历史怎样形成的。我们也都在书本上学到了很多的权威的定义,但是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每个记者对于这个职业的定义都各不相同,周轶君说记者永远不是故事的主角,自从学了新闻就不断有人告诉我们女孩子做个记者会比男孩子更难,但是周轶君却凭借着自己的信念和坚持不懈的努力成为一名战地女记者,她从加沙发回的报道,充满着人性,充满着对人的命运的关注。她的报道“定居点内外”生动真实,我想这不仅只是从一个记者的角度客观冷眼的旁观报道,更多的是人的本性,当她意识到一个巴勒斯坦孩子在她的镜头中死去的时候,她并没有回办公室发稿件,而是去参加了这个小男孩的葬礼。

我想她说的很对,记者永远都不是故事的主角,我们看着这个世界发生什么,然后记录下来,附加上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去引导这个世界,然后企图改变这个世界上那些反人类反道德的事情,正源于她,我也清晰的认识到什么是记者,可能面对一些事情,记者职能变得卑微渺小,我们只能眼看着情节向我们最不愿看到的方向发展,无论是备受争议的普利策新闻摄影奖《饥饿的女孩》,还是非人性的灾难报道,关于职业精神和道德素养的争论就从未停止过。

英国新闻教科书上有这样的一句话:”show, don’t tell”新闻记者的工作就是记录整个事实而结论由读者去做,这样无疑是记者明哲保身最好的办法,既把事实公诸于众又不至于遭受舆论的口水,但是就我自身来说,如果可以,专业与道德我都希望能做到完美,但是一旦两者冲突,我肯定是做到道德至上,就算是记者也不能把灾难缩小成一批冰冷的数字,把百姓的痛苦和挣扎当做是炒作的噱头,更不能踩在受害者的身上追求商业利益。

从我选择新闻专业的那一刻起,就有一个看似不可能的梦想“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铁肩担道义,辣笔著文章”这本身就是一个记者该做的事情,然而大多时候,记者只是一个职业的代名词,一种谋生的手段,但是看了这本书,我深信,只要踮起脚尖,就能更靠近梦想,随着我们慢慢的成长,我越来越看到“在一个号称社会主义的地方实际上是生活在一个非常原始的资本主义角落里”这个社会有太多太多的事情是只要我们敢写就能被改变的,“变脸”里的王军说当记者恐怕有三种境界,第一种境界,像一个外星人,看这个地球上人的生存状态是什么;第二种,历史像一台戏,我们就是站在最前排的观众,看这个戏还是蛮过瘾的,可以看到很多细节;第三种状态,就像是《皇帝的新衣》里那个说真话的小孩儿。做一个记者这三种境界都要有,既不能只旁观,又不能只说话,虽然记者不是故事的主角,但是他们同样是历史的创造者,如果一次努力能改变一种命运,我们为什么不去试一试?

近20年是中国媒体人觉醒的时代,写报道不再是跟写判决书一样生硬,但同时媒体的市场化运作,让媒体出现了很多的不正之风,但是同时我们也看到了新媒体人长江后浪推前浪般得涌现,让像我一样对记者行业充满期待的学生有了更加坚定的目标,当今社会,记者不再是无冕之王,甚至还会遭到社会某些人的歧视,有人说:别人无中生有的把你说成魔鬼,然后你必然变成魔鬼。这句话说的很对,我们要做的就是紧追“变脸”的风潮向世人证明,我们不是魔鬼,我也想起了《变脸》里最打动我一个人——马寅。他伴随辽小虎一路的成长,他在记者行业里的不加修饰,他争取采访机会的真诚,他如何让女排看到“记者不是魔鬼”如何从走进女排的工作到走进他们的生活,,他的努力感动了我,我想这一路的回忆胜于那些世人给予你的名誉。

接触新闻的时间也不短了,从之前的迷茫到今天的笃定,我想是那些“变脸”的主角们感染着我,一本书能改变一个人的气质,它让我更期待未来,当今的社会有时黑暗,有时复杂,有时会让我们辨不清方向,看完这本书,我也问自己,这个社会,变脸给谁看?今天当我回味那些印在我脑中的关于它的记忆,没有太多新闻的专业知识,更多的是精神层面的感染,我想只有知识而没有精神的记者只能被称作是历史的复读机吧,这个社会需要时刻的“变脸”不是为了迎合所谓的前进的脚步,而是给善良留下一些故事,一些让我们不会后悔的故事。

我想我更加确定了,等到我离开这个领域,我会理直气壮的说:“关于记者,该做的,我都做到了。”这就是我想要的未来,《变脸》指引给我的未来。

延伸阅读
一、聚“睛”会神,观感共鸣要写观后感,首先要“会看”电影。也许有人会发笑:只要眼不瞎耳不聋,谁不会看电影?可是为作文素材积累
2019-11-30
电影,作为一种大众艺术,以其生动的直观性和逼近生活的真实感而易有广泛颀赏性。一部优秀的影片能使人得到美的享受和精神上的陶冶。许多同学在观看影片后常会有感而发,尝作文素材积累
2019-11-29
许多同学都害怕写电影观后感,看时激动不已,写时无从下笔,要么通篇复述影片内容,要么不着边际地空发议论。那如何写出真情流露的观后感呢?一、正确把握文章内容。常见的作文素材积累
2019-11-29
电影,作为一种大众艺术,以其生动的直观性和逼近生活的真实感而易有广泛颀赏性。一部优秀的影片能使人得到美的享受和精神上的陶冶。许多同学在观看影片后常会有感而发,尝作文素材积累
2019-11-29
观后感,就是看了一部电影或电视剧后,把具体感受和得到的启示写成的文章。所谓“感”,可以是从作品中领悟出来的道理或精湛的思想,可以是受作品作文素材积累
2019-11-26
2008年8月3日今天我参加了电视台主持的小主人大赛。我表演的节目是讲故事。那天在台上我并不紧张,眼睛还咕噜咕噜地看着台下的观众。表演中,我有许多动作。有天上飞分类作文
2019-11-09
暑假的脚步渐渐远去,新的学年已经悄悄来临。2013年中央电视台“开学第一课”于9月2日晚隆重上演。今年的开学第一课共分为四堂课,每节课都分类作文
2019-10-23
周末,我和爸爸妈妈一起来到天文馆参观,在这里我知道了星球的奥密,星空的知识,我还通过望远镜看到了地球以外的世界,虽然这只是个模型。在这里我学习到了很多的知识,我分类作文
2019-10-21
戏曲对很多人来说似乎很遥远,但却都是在身边的艺术,它是我们的国粹,那么怎么表达对戏曲的热爱呢?下面是三篇戏曲大舞台作文,我们一起来看看吧!戏曲大舞台作文300字单元作文
2019-09-26
2014年8月31日,爸爸说今天是我们幼儿园小朋友的最后一天,我心里真有点难过。我要离开我的小朋友和亲爱的老师,还有我的玩具。但是我又觉的上小学更加好。因为我可分类作文
2019-06-11

图文推荐

  • 推荐访问